close

經過第一本閱讀越聰明的洗禮,老師有所醒悟(竟然不是學生有所醒悟~~~泣~~)

似乎一開始給小孩子的期望太高了,還是有1/3的小孩對於文本的掌握度不高

即使已經分成四個段落,沒有閱讀習慣的小孩,還是無法很快的從短短的五六行中找出段落裡重要的部分

原本的架構 發生第一件事  第二件事  第三件事  結果

這次在第二本閱讀裡改變了新方法,是跟玉貴老師還有溫老師學習的課文架構分析(上次在大成國小聽課,香港老師也是這麼分析的,趕快來學以致用)

1.人物

2.時間

3.地點

4.原因

5.經過

6.結果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香港葉校長說是寓言故事的體裁,剛好低年級的故事很多都是這種體裁

還有後面的十週,決定不要每周都這樣趕趕趕的,好像逼著孩子長大,那些慢慢爬的烏龜們,也需要爬行的時間,不如來玩點好玩的遊戲

從以前蒐集的國語日報週刊寓言故事(真是好物,訂了一年份,我每份都留起來用膠帶好好保存,可以用好多年)

好玩的是每則故事後面還有個DIY時間,閱讀完有個趣味的作品完成,小朋友印象更加深刻了!!

像第一回"青蛙小瓜變石頭"的故事

分析完文本,

小朋友似懂非懂

所以又講了一個很類似的成語故事"守株待兔"

小孩子馬上就懂了(畫完死兔子,小孩笑成一堆,不知道是哪隻死兔子比較好笑,還是兔子死了很好笑,總之他們笑點很低)

2013-11-15 11.19.412013-11-15 11.21.09  

2013-11-15 11.20.50  2013-11-15 11.21.26  

 

分析完大意,就是"找石頭小瓜時間"

帶小孩去校園裡找小瓜

出門前還請小朋友分析要撿哪一種石頭小瓜

小孩七嘴八舌:

1.頭要圓圓的

2.頭要扁扁的

3.不要太大顆(因為是小瓜)

4.不能太小顆(所以後來都撿跟手心差不多大的)

準備下周要來水彩塗鴉啦!!!

在校園裡只開放找10分鐘,小朋友還不滿意,想要回家繼續找,當然找到他們自己滿意為止囉~~

===============作業後記=============

有的小朋友有反省到說小瓜是因為太懶惰了

有的人多小瓜爸爸媽媽對他很好

但有一個偏激的小孩說小瓜的爸媽害死了他(想一想,溺愛的確會害死小孩,也沒錯啦!!)

總之看到小孩真的有努力弄懂故事,老師又心花怒放了啦~~~

=================後記補充================

後來讓他們到校園裡找小瓜(石頭)

特別交代要尋找的目標是青蛙特徵:

1.表面圓滑

2.不能太大,也不能太小(約手掌大)

3.形狀是橢圓形或圓形

小孩認真的找了超級多的石頭,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小孩對生活周遭的感受度真的有差異,有的人是到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石頭也有不同形狀,讓我感到小小詫異了一下

對於應屬鄉下小孩的他們,原來已經忘記用身體用眼睛去尋找生活玩意的能力,這是可以在未來加入彈性補充課程的材料。

 20131115小瓜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郁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